今年的电影市场可真不简单。
年初有《哪吒》屠帮春节档,现在还有《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
这两部动漫电影都被打上了“国产骄傲”的名号。
现在的国漫,难道已经进化了吗?
现在的国漫,已经进化了?
《浪浪山小妖怪》是《中国奇谭》中第一个小故事“小妖怪的夏天”的衍生电影。
讲述的是浪浪山里籍籍无名的小猪妖和蛤蟆精,假扮唐僧一行人去取西经的故事。
本来以为会没什么人关注,但没想到被不少网友夸上天。
在原本的故事里,小猪妖是大王洞最底层的打杂工,刷锅、砍柴、做箭,却因“不按领导要求办事”被疯狂PUA。
而在这部长片里,受够压迫的小猪妖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决定“另谋出路”。
它们假扮唐僧师徒,提前“取经”!
社恐猩猩硬着头皮演孙悟空,话痨黄鼠狼被迫当沉默沙僧,蛤蟆精披上袈裟装唐僧,小猪妖自己则成了“二师兄”。
一开始,他们连唐僧长啥样都不知道,全靠道听途说和离谱想象拼凑团队,结果闹出一连串笑话。
在“取经”的过程中,它们的心境也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另一部《罗小黑战记2》同样优秀。
《罗小黑战记2》延续了前作的温情基调,但故事更加宏大、矛盾更加尖锐。
一场针对妖精的屠杀,让人类与妖灵的和平摇摇欲坠。
小黑跟随无限修行期间,人类军方突袭妖灵会馆,盗走能伤害妖精的“若木”,而监控竟显示无限是内鬼。
为洗刷师父冤屈,小黑与师姐鹿野展开调查,却逐渐卷入妖精与人类的权力博弈。
如果说第一部的高潮战是“惊艳”,那第二部就是“全程高能”。
妖精执行者大战特种部队,闪避子弹、硬扛导弹,科幻感拉满。
每一场的创意和流畅度都堪称国产动画标杆,大银幕观看爽到飞起。
这些片子都让不少网友发出感慨:“这还是以前的国漫吗?”
记忆里的国漫不还是停留在这样:
以及这样的吗?
质量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丰富,辐射范围越来越广,让国漫撕下这些标签和刻板印象。
中国风重塑和国漫的难点
国漫的上升势头不减,也呈现了几个特点。
首先便是国风的重塑。
曾经国漫一度走过弯路,学习欧美和日本的画风。
从早期网络动画《万万没想到》开始,从日本、美国动漫中“借鉴”的圣斗士、白雪公主、匹诺曹等形象,就出现了国漫拿来主义和改编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国民重现拿出压箱底的中国动画。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500多部作品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获得了近200项国内外大奖,以动画“中国学派”享誉国际。
当时有手绘动画片、木偶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水墨动画片,充满鲜明的民族个性。
随着国风兴盛,大家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故事。
就拿《浪浪山小妖怪》来说。
里面的画风非常上美,是一种非常经典的风格。
而古建筑也参考了大量的山西古建。
为了将小雷音寺的庄严呈现出来,导演还去了山西五台县佛光寺采风。
他们从寺庙建筑到壁画雕塑都进行了细致临摹。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让大银幕上的壁画栩栩如生,罗汉造像威严肃穆,为观众带来极具质感的视觉体验。
在如何利用好中国文化这一点上,结结实实地迈了一大步。
这些作品证明了:国漫拥有脱离日漫的影响、自由生长的能力。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通过现代视角重构历史传说,将现实思考融入作品之中,无论是套路还是反套路,只要内容过关、制作精良,观众就会买账。
动画中的中国元素,也成就了国漫中国风的重塑,这才是真正让中国动漫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最有力的武器。
当然,国漫还在成长,成长中也呈现出了各种问题。
有了国产IP改编引流这一救命稻草,但小说、游戏和漫画的火爆,并不意味着动画完成还原的义务,就可以延续这个热度,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形式,呈现的效果会完全不同。
要不是有情怀,国漫在更新快、高时长、画风干净的日漫冲击下,很难占据一席之地。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国漫没有形成稳定的风格,还有流水线上的商品的感觉。国漫如何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发展的重点。
当然无论如何,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动漫人,一定更能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当不再靠情怀挽尊,那才是真正的国漫崛起!
国漫未来,破晓而来
国漫惊艳了么?
是的。
但惊艳源于低期待值的逆风翻盘。
更重要的是,未来。
我们会对国漫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被动画电影开发出来。
课代表们为国漫崛起,提供了案例和经验,让广大从业者看到了希望,从此动画电影有了对标的行业标杆,后来者前仆后继涌出来。
国漫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开眼看过世界的人,只会不甘寂寞,再也不会沉默。
国漫找到了金主爸爸和政策妈妈。
如果说腾讯等头部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是金主爸爸。那么最初抚育、给了国漫生存空间的,是政策妈妈。
国家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漫从生产到播出到营收都有政策在保驾护航。
随着近年资本进入动画行业布局,引入了动漫、游戏、小说、影视等全产业链的IP开发的概念,从票房大热的国产动画电影,到各视频网站排行榜上的国漫番剧,再到各种原创动漫衍生品打开销售渠道,使整个国产动画产业开始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审美的边界不断拓展。
随着互联网降低了传播门槛,动画消费者的增加,内容市场扩大,供不应求,不局限于某一年龄段、某一题材、某一表现形式,这届观众对新的内容提出了要求。
总而言之,国漫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