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有点感动,个人暑期档最佳

TTa8AJ.jpg

这个暑期档电影还没看全,但很高兴看到至少有两部,是批判权力滥用的电影。

一部《长安的荔枝》,一部《戏台》。


《长安的荔枝》(2025)

今天说说《戏台》。


《戏台》(2025)

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部电影讲的是艺术自由面对威权时的勇敢抗争,从朴素的道义出发,我们应当支持这样的电影。二是它几乎是陈佩斯穷其一生探寻喜剧本质的集大成结晶,从童年情怀来说,有感情分。


电影里面姜武演的军阀洪大帅,是手握枪杆子的威权化身,但他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暴君。这是个可以随手开枪杀人的屠夫,却也会被戏中情节感动得嚎啕大哭。


这种残暴与多愁善感的矛盾结合,使得他的权力更显恐怖。

他的权威不建立在任何理念或智识之上,而是源于纯粹的、不可预测的、毫无文化的原始冲动。

他下令篡改经典京剧《霸王别姬》的结局,强求项羽东山再起而非乌江自刎。这种做法是多重意义上的暴政——

他不仅是直接侵犯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而且他想用一种虚假的盲目乐观取代悲剧所带来的精神净化。他更是企图通过控制历史解释权,来讲述一种符合他个人宣传目的的廉价赞歌。


这种行为背后,隐藏几层逻辑,首先当然是权力要控制艺术的呈现,扭曲其功能,使其成为论述政治合法性的工具。

更深层来说,这种改戏的要求,其本质是「去悲剧化」。

因为威权主义在精神内核上就是反悲剧的,它无法容忍任何「高贵的失败」,只接受绝对胜利和自我辩护的叙事。而悲剧的力量,恰恰源于通过描绘伟大人物的陨落,来引发观众的净化与道德思考。


项羽的千古悲壮,正在于他选择以死全节,而非苟且偷生。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引颈自刎的抉择,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英雄主义的一个基本母题,那就是对「成王败寇」逻辑的否定。

洪大帅的个人发迹史则恰恰相反,是一种纯粹的功利主义(「我没死!我过河了,还成事了!」),他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一种比他的成功更具道德高度的失败叙事。

因此,他强行「去悲剧化」,就是要让一种更加高贵的精神世界,屈从于他那套简单粗暴的强权世界观。


这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规律:建立在暴力之上的统治,天然地对伟大艺术所蕴含的复杂性与道德模糊性怀有敌意,它更偏爱宣传品式的确定性。因此,剧中人对改戏的抗拒,实质上是在捍卫悲剧精神本身,以及唯有悲剧才能承载的复杂人性真理。

剧作家毓钺的原剧本选择《霸王别姬》作为戏中戏,用意深远。《霸王别姬》的核心精神也正是人在穷途末路时对人格完整的坚守。顺便说下,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借用了戏中戏的这层内涵。

而影片开篇的战争场面和戏院内外始终存在的持枪士兵,构建出了一种强制与胁迫的视觉和氛围语言,仿佛在明确宣告,戏台并非艺术的净土和避难所,而是一片被占领的领土。


面对强权,《戏台》展现了一幅细腻而真实的人性光谱:

孤傲的男旦凤小桐,对艺术被糟蹋表现出毫不掩饰的鄙夷与愤怒,他代表了有气节但无力的知识分子的姿态。


侯喜亭,他与吴经理最初的策略是百般迎合,万般妥协,只求能熬过这一晚。这是大多数普通人在重压下的实用主义选择。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侯班主很像是老舍《茶馆》中王利发这一经典形象的当代回响。他起初是一个被生存哲学所支配的妥协者,其行动准则就是活命而已。


而大嗓儿那场荒腔走板的演出,完美体现了「亵渎」这一狂欢化核心原则,即高雅与低俗的融合。他是一个所谓的「圣愚」,以其天真与无知,意外行使了一场充满解构意味的抵抗。他「不地道」的艺术,恰好满足了「不地道」的权威,他用纯粹的无意识荒诞揭示了权力的虚妄。


剧终,两种最决绝的抗争形式出现了。其一是侯喜亭在毁灭的边缘,听到金啸天原汁原味的唱腔响起时,他仿佛顿悟,突然超越了生死顾虑,确认了艺术本身的内在价值。

其二是金啸天的行动,无论他私德如何,终究堪称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炮火纷飞、戏台行将崩塌之际,他依然完整、无误地演出了未经篡改的《霸王别姬》。这一行为仿佛在宣告,即便肉身灰飞烟灭,真正的艺术精神亦将不朽。


本片说的是一个戏班子的命运,但也清晰地隐喻了中国知识分子与艺术家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长期存在的某种历史性焦虑。

影片的道德坐标,由一个虽未被提到的人名所定义,即唐代乐师雷海青的传说。相传安史之乱时,雷海青宁死不为叛军奏乐,最终被斩杀。侯喜亭在祖师爷牌位前的祷告,正是与这一精神遗产的直接对话。


说说本片的戏剧手法。本片剧本是对「误会喜剧」的精彩实践,因为它的情节是由一系列的经典误会所推动。

其中,最核心的误会,洪大帅将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错认为金啸天构成了叙事的总引擎。这一误会引发了连锁反应,迫使整个戏班围绕这个谎言展开一场荒诞绝伦的圆谎表演。


然而,剧中的「误会」已然超越了单纯的喜剧技巧,它被赋予了更深邃的结构性隐喻,直指威权权力如何消解乃至摧毁客观真实。在这个被权力笼罩的后台世界里,真相与专业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标准,而是由当权者的意志所定义和强加的。

剧作首先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客观现实:金啸天是名角儿,大嗓儿是票友。但当最高权力者洪大帅进入这个空间后,他仅凭一次乡音的偶遇和几句粗浅的对话,便钦点大嗓儿为他要看的角儿。钦点并非简单的判断失误,它直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必须被遵守的「现实」。

从此刻起,以侯喜亭和吴经理为首的整个戏班,都必须竭尽全力,扭曲自身,去把这个被强加的谎言扮演成真实。他们必须将一个「小丑」加冕为「国王」。这精准地展示了威权逻辑的核心:权力无需辨认真相,它有能力重新定义真相。


军阀的错误认知,因其掌握暴力,便成了所有人的行动纲领。因此,该剧的喜剧结构与悲剧内核在此实现了天衣无缝的嫁接。


再说说陈佩斯著名的「喜剧差势理论」。本剧作为陈佩斯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完美贯彻了这一理论。所谓差势理论,是指笑声源于观众感知到的、角色之间或角色与观众之间的地位、信息、认知或期望的落差。

首先是信息差,观众和侯班主都知道大嗓儿是冒牌货,但洪大帅对此一无所知。这是驱动整个剧情发展的核心引擎。


然后是地位差,一个卑微的包子铺伙计被捧为万众瞩目的大角儿。还有期望差,观众期待的是一出经典的悲剧《霸王别姬》,最终看到的却是一场手忙脚乱的滑稽闹剧。

陈佩斯并非将此原则用于孤立的笑料,而是以此构建了一个滚雪球式的喜剧乱局,每一次为消解某个「差势」而采取的行动,都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更巨大的「差势」。


我挺喜欢电影的结尾,当真正的艺术家在沦为废墟的舞台上,唱响了原汁原味的霸王千古悲声,而台下,代表着新一轮权力的旗帜正在更替。

这是一个充满张力与悲壮之美的开放式结局。它承认,艺术无法赢得政治斗争,也无法阻止物理世界的崩塌。但它也坚定地认为,政治权力是短暂的,城头变幻大王旗,而艺术的完整性和尊严,却拥有更深沉、更持久的生命力。

在循环往复的暴力与速朽的时代里,捍卫文化记忆的真实与完整,仍然是一种有意义的抗争形式。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 www.love318.com  E-Mail:critirin7#gmail.com【←合作联系】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