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猫丨文
三年又三年,第一部大电影之后,《罗小黑战记》终于在7月18日为观众们奉上了新作。
近一年来,它的主创因为各种舆论而深陷风波之中,屏幕前估计不少读者因此对它观感不佳。但这些场外争议并非今日话题,我们只从电影层面出发。
至少创作者之间是互相支持的
毕竟3天1亿,豆瓣开分8.6的亮眼成绩,足够让它在国产2D动画第一梯队站稳脚跟,也足够我们去谈论电影的质量了。
即便是动画业内的专业人士,也有不少给出了高评价。
比如《钢炼FA》的导演入江泰浩,这次为了第一时间看上续作而专程从日本打飞的过来啃生肉,影片结束后更是称赞,“这是最棒的两个小时”。
而观众们对电影的喜爱,也反映在如今社媒平台上铺天盖地的二创同人。就连《斯普拉遁3》游戏内的广场上,都遍布了影迷们自发的宣传涂鸦。不知道的还以为任天堂被奇怪黑猫势力入侵了……
这股席卷线上线下的热潮,足以窥见影片的魅力。
不过,要想深入地去剖析其中做得精妙的地方,难免涉及到剧透。所以如果你想看并且还没来得及看,那么我的建议是走进电影院,看完之后再回看今天的话题。
那么,在讨论画面、剧情种种落到电影制作上的细节之前,我想先抛出结论——这一部续作,或许是罗小黑IP在商业片与粉丝向电影之间寻求平衡的一次大胆尝试。
回顾前作,故事以人类破坏环境,导致小黑失去家园的冲突作为开端。在寻找家园的路途中,他遇到了想为妖精讨回生存空间的妖精风息、以及立场相悖的无限,并在见识到人类与妖灵复杂关系的现实后,选择跟随支持人妖共存的无限一同生活。
明线倡导“环保”主题,暗线则悄然埋下“人与妖”关系这一深层议题。
然而,前作大部分时间较为舒缓的公路片节奏,也让部分新观众产生了“粉丝向电影”的观感。这或许就是本次续作想要做出变革的原因。
而为了支撑起商业片的框架,续作最直观的就是在打斗场景上质与量进行提升,无论是一招一式的战斗细节,还是对战过程中的场景刻画,都有了更细致的打磨。
比如,开篇一上来的短兵相接,不仅迅速引出故事主线:某处妖灵会馆遭遇人类袭击,妖精全军覆灭,珍宝若木失窃。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热兵器与妖精超能力的较量。
人与妖双方的视角分别借着子弹发射与法术施展进行切换,勾勒出一副冷色调的肃杀场景,流畅的分镜也让这场对决持续升温。
而这场战斗中,最出彩的片段,莫过于以人类狙击手视角所展开的一场暗杀行动。
在这一幕中,我们先是借狙击镜的画面,以第一视角目睹了普通妖精对于子弹束手无策,一击毙命的绝望感。而当狙击手凭借隐蔽的地理位置接连射杀了几个道行尚浅的妖精后,观众的视角开始随着狙击镜的转移。
没上映流媒体只能放一些预告截图了
可当瞄准的下一个目标被命中却没有倒下时,火力不足所带来的绝望感也转移到了人类狙击手身上。瞬间,他的位置就被法术轰出一个巨大的豁口,而我们的视角也随之切换到了释放法术的强大妖精身上。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这样流畅的打斗仅仅只占据了整部电影开头的一小部分,其余大大小小的对战,多达十场,相当之过瘾。
甚至,续作因为郭帆导演的加入,不少片段还多了一丝《流浪地球》的风味。
开场的枪战自不用说,中间部分还穿插了妖精与人类的军事基地战,最后大决战时,更是一场人类方武器库的大型展览。从无人机到轨道激光炮,蘑菇云一个接一个。
而令我更惊喜的是,这次影片中的场景设计延续了系列作品中的烟火气。
你既能看到国风动画惯用的古建范式: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富丽堂皇的宫殿与庙宇;
也能更多得看到新时代下,被不同人文塑造出的风土与街景:人声鼎沸的火锅店、热火朝天的小吃街、高低错落的街巷……
而各地妖灵会馆,也巧妙呼应着现实原型城市的风貌——以温州苍南为蓝本的会馆,浸润着小桥流水的江南温婉;脱胎于广东的粤东会馆,则弥漫着茶楼点心的香甜与骑楼廊柱的南洋风情。
就连激烈的打斗,也根植于这些鲜活的、生活化的场景之中:既能在摩肩接踵的闹市展开惊心动魄的追逐,让危机感在寻常烟火中骤然迸发;
也能切换到烟囱高耸的废弃钢厂,在钢铁巨兽的阴影下上演拳拳到肉的搏杀。这样的设计,让奇幻的战斗拥有了触手可及的实感。
由此来看,影片虽然没有酷炫的特效,不过爽快且密集的打斗,依旧带给观众媲美商业大片的“爽感”。
只是,大刀阔斧的变动,难免让不少粉丝在观影前期因为与前作温馨治愈的基调不同,而产生一些“水土不服”。
一方面,密集的动作场面挤压了叙事空间,让文戏在观感上略显薄弱;另一方面,在既往系列中从未登场的新角色担纲主角这一点,也令许多粉丝在开场前便心存疑虑。
不过,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我看来,它的文戏篇幅虽有限,质量却毫不含糊,人物间的对话无处不浸润着中式哲学特有的克制与精炼。
比如里面有句台词:“实现共存,需要强者的主动” 感觉梦回高中上政治课讲国际关系
而引入全新主角,更是我认为影片非常具有魄力的做法之一。这既可以降低新观众理解人物的门槛,也为熟悉系列的粉丝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角,是影片在文本层面对商业诉求与粉丝期待做出的权衡,甚至为影片在主题的表达上增色不少。
让我们先回到故事开篇若木被盗一事。影片中的若木,实际上是人类研制出反制妖精武器的原料,而种种证据证明小黑的师父,无限曾出入过袭击现场,所以被列为了重大嫌疑人。
如果处理不好这件事,很可能妖精与人类之间会开战。
基于上述的种种前因,故事顺理成章地分出双线叙事,一边讲新角色鹿野师姐与小黑一路追查线索寻找幕后黑手,一边则讲妖灵会馆内部的行动与分歧,进一步扩大世界观。
新角色 鹿野
开场三两分钟人与妖之间发生的局部冲突,将原本第一部所埋藏的暗线——即人与妖之间关系的平衡问题变为明线。但影片并没有进行一系列宏大叙事,而是迅速将问题聚焦到了个体——重大嫌疑人,无限身上。
无限
身为妖灵会馆执行者的社会身份与身为人类的种族身份,让无限变成了人与妖关系的矛盾集合体。会馆高层对他是否参与了这场袭击的态度,也成为了不同派系观点的放大镜。
至此,引出了母题下的子题:即在战争发生之前或者发生当下,不同种族的个体该如何抉择?
这个子题其实并不新奇,它曾出现在许多的文艺作品之中,就像《X战警》人类与变种人的关系也是如此,为此还拍了几部电影进行探讨。
而《罗小黑》电影受限于篇幅,选择了一个讨巧却又符合过往作品特质的方式——它从不鼓吹某一种最优解,也不试图强加某一种价值观,而是通过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言行去展现不同的立场,最终进行留白处理,让你自己去思考。
“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其中,新角色鹿野,算是影片围绕子题所做出的最详尽的一个解答,同时,也是影片中塑造得最为出彩的一个角色。
只能说,爱上师姐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这倒不是我夸大,而是现在社媒平台上,真的到处都是鹿野师姐的狗……
就这样汪汪地叫……
不过,无数赞美声中,也有少部分观众认为鹿野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像以往商业片的主角一样有所成长,所以质疑她的人物塑造。
其实也能够理解这样的评价,因为鹿野身上的人物弧光非常隐晦,是通过倒叙、插叙、以及对话的方式来补完的。
一开始,观众跟随着小黑的视角去接触这个全新的角色。登场时,她飒爽中带着冷傲,看上去让人难以接近。
而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我们窥见了她性格的多面:既是有勇有谋的执行者,出招时爽快丝毫不拖泥带水,抓住幕后主使的小弟后迅速构想出继续追查的方案并执行。
同时,也是心思细腻的大师姐,会关心小师弟的衣食住行,带小黑住最好的酒店,吃大餐。
而真正雕琢其灵魂内核的,是她与不谙世事的小黑在对于人类、对于战争的观念冲突。
当她为了引诱敌方找出幕后黑手解决事件,却导致飞机失事差点害死机上乘客时,小黑会气愤地指责她是坏人,不该为了调查事件而牵扯普通人。
面对这道电车难题,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必要情况下,是需要用小部分人的牺牲来换取更多人的存活。
而当她与小黑谈到万一战争来临,会站在妖精与人类哪一方时,她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师父是人类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选择坚定地站在妖精这边。
最后,影片又借一段浪漫又悲伤的蒙太奇镜头,揭开了她的过往与底色:她原来是一名战争遗孤。战争带来的幸存者综合症让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走出亲友离世的阴霾。而正是经历过那种流离失所的苦难,所以才迫切地想要解决事件,遏制战争的爆发。
图源ID 同人作者笔下师姐所遭遇战争时的愤怒与无力
这段神来之笔迅速勾勒出整个人物的弧光,也让观众进一步确认影片的主旨思想——“反战”。而鹿野的存在,便是对这主题最悲怆而有力的诠释。
除此之外,其他角色也身体力行地对这个子题做出了不同的解答:鹰派代表认为妖精应该统治人类,却不会主动开战;鸽派代表则寻求和平共处,不以自身武力的强大而压制人类的发展;
至于年纪尚小的小黑则没有那么多政治头脑,也没有弯弯绕绕,他的答案是站在对的那一边,非常符合小朋友的价值观。
奇妙的是,看似很严肃的议题,因为多元的表达与模糊的态度,让影片在少了几分说教与煽情,为商业电影注入一丝独属于罗小黑特质的轻盈、干净。
当然,这种对于主题留白的表达方式,也并非没有缺点的。就我个人来说,影片对于反派的动机,妖精内部为何会担心人类开战的前因,在这部电影中不甚明了;由于没能给出明确的解答,显得结尾也有些仓促。
或许,这些表达上的缺点是IP在商业化转型中不成熟的一面吧?
然而,有趣的是,翻看过社媒平台的讨论,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也有可能是制作者们的故意为之?
因为,反派的动机、以及妖精内部对人类的担忧,其实藏在系列过往剧集中。
人类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不断升级的武器
而普通观众看来有些戛然而止的结尾,事实上早已在TV版《众生之门》篇章给出了其中一种解法:妖精们制作了一款人与妖都能游玩的游戏,在伤害最小化的前提下,加深双方对彼此的了解。
这些点到即止的处理,既有点彩蛋性质,可以让粉丝们在观影结束之后,把各个版本的剧集进行串联,去挖掘这故事与世界观中更深层的表达;
又不会真正影响普通观众的整体观感,毕竟从商业片层面上来说,有劲爆的打斗、丰富的场景、明晰的主题、逻辑顺畅的故事以及充满魅力的角色,算是值回票价了。
甚至这些奇幻、新鲜的世界观,以及与现在国产2D动画的不同之处,还能变相地带一波人入坑。
正如开头我所提出的结论,他们正在寻求一次商业片与粉丝向电影之间的平衡。但他们所采取的举动,并非是抛弃某一方,而是竭尽所能去表达自己。这种真诚的表达,反而不经意间触动了双方,产生了共鸣。
这让我不禁开始期待起《罗小黑战记》的下一作,又会为观众们奉上怎么样的答卷。